滑雪路线

Route

联系9博体育

Contact us

手机:+86-123-9900
电话:400-123-9900
QQ:12478178
邮箱:12478178
地址:广东省9博体育(中国)·官方App Store
滑雪常识

>>你的位置: 9博体育 > 滑雪常识

加快推进公众应急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

2024-03-18 10:42:44

  加快推进公众应急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近年来,实施急救来挽救生命的事件不时出现在媒体上。2020年5月,东莞一女生课间心跳骤停,校医迅速对其展开心肺复苏术。2020年9月,武汉某男子吃火锅时不慎被呛,经店员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转危为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突发事件、意外伤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外滩踩踏事件,现场的十几万人中,只有3名医护人员和几位外国友人进行了现场急救;2021年7月河南暴雨,郑州地铁五号线上一名医生跪地六小时心肺复苏,救助了十几个人。在这样一些特大突发事件中,事故的安全管理责任需要追究,自救和互救能力的缺失同样值得深思。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应急急救常识,在一些突发事故现场、伤病患者面前,围观的众人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还能做些什么,只能无助地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使伤病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也有由于不懂应急急救常识而在慌乱之中采取了错误的施救方法,导致伤病患者病情雪上加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遗憾。由此可见,加强应急急救常识普及教育,推广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非常重要和必要,既有利于自己和家庭,更有利于社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交通死亡人数大约10万人,溺亡人数大约10万人。专家分析,如果在事故现场,伤病者本人或第一目击者懂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通过简单的自救、互救,如对猝死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对外伤者实施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那么50%以上的生命就有可能挽回。另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日均1506人,居全球之首,而87%以上心脏骤停情况发生在医院之外,其中有25%以上的病人因第一目击者都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专家表示,心脏骤停4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50%;心脏骤停6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10%;超过6分钟后,抢救成功率仅为4%;超过10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 分钟。而在黄金救护时间内,急救车和专业救护人员往往无法赶到,现场第一目击者可起到提高救治时效,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的决定性作用。为让更多的人掌握先进的救护理论和技能,正确实施急救操作,有效提高入院前病人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救治时效,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力度和扩大培训群体。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瑞士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培训;美国规定超过18岁的公民必须学习急救知识,、司机、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术和现场急救的培训;挪威在1965年就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操作术放入学校课程中。我国公众获取急救知识和技能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对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都有相应的要求。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培训,使公民切实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显得非常紧迫。

  许多人认为急救伤员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与自己无关。也有人认为一些急救技术难度较大,即使掌握了急救技术也不能保证被救者存活,还有可能要承担施救的后果,因此没有必要学习 。从这些方面体现出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对快速而有效的现场救护能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伤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急救意识的淡漠让很多生命错失了宝贵的抢救时机。

  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统一的培训模式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一般来说,只要具有合法身份的组织机构及专业医护知识都可以进行培训,如急救中心、红十字会、医院都可对公众进行急救培训。培训机构不统一,各部门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方式和培训资格认证等存在差异,培训质量效果、培训考评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公众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方法差异化,影响到公众对急救的认识和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

  公众急救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和创伤的急救,较少涉及如中毒、中暑及常见急症发作时的家庭急救等方面知识;对公众培训与对医学院校和专业急救人员的培训方式一样,对于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人员来说,学习难度大;通常采取大课堂播放幻灯片,或者单一发宣传单,没能切实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结合,导致培训效果不满意。

  以往大多数急救培训人群普遍聚集在特殊人群:如公安、交通、厂矿、旅游、保安、机动车驾驶员等部门的人员。但这些特殊工种、涉及职业多、人群分散、不易集中,没有相关制度制约,难以保证培训时间的连续和内容的全面,同时培训部门付出人力物力大,培训效果差。另外,在现实中,学生家长缺乏家庭急救知识,在一些小学、初高中、基本上都没有开设急救课程 ,学生急救知识获得途径非常缺乏,开展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这项任务刻不容缓。

  公共场所猝死事件的高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目前,各地的各部门、社区居民,学校的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少,急救知识缺乏,不能满足急危重伤病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公众急救知识培训工作的开展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公众亟待进行院前急救培训,全民急救的普及教育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尽快制定出台急救法规,保护公众急救的权利和义务。将急救法规内容纳入急救培训中,让公众学习相关法规知识,避免因惧怕承担责任而放弃抢救患者的情况发生。

  建议政府把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列入科普工作计划,将提高自救互助能力的普及率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职责,科技部门制定详细方案,教育部门把急救知识编入教材,卫生部门提供师资力量和组织培训,新闻媒体负责宣传报道9博体育最新网址,财政部门安排资金等。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

  日常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等媒体,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常识宣传, 也要通过“世界急救日”、“世界红十字日”和“全国防灾减灾日”等系列活动,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指导群众以科学态度对待突发的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事件和日常疾病中的紧急情况,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保持清醒头脑,及时采取正确、有效、果断的救护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从而提高民众的自我急救意识和能力。

  利用乡镇、社区急救资源,发挥医疗人员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急救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急救知识宣传培训工作,使广大群众了解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及时实施急救行动,营造“人人关心急救、人人懂得急救、人人参与急救”的新局面。建议教育、住建、交通、文化、卫生、旅游、电力、矿山等相关部门,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列入职业培训内容,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目标考核内容之一,提高对应急救护工作的思想认识。

  确定重点培训对象、列车员、船员、消防员、教师、出租车司机、民航宾馆等。由于上述人员遇到突发危重伤病员的机会较多,所以对此人群重点实施基础救护培训。同时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第一救助人”培训制度,把普及和宣传急救常识作为社区的一项日常工作。依据国际公认的基本培训纲要和最新国际指南,着重普及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现场急救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的ABC操作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现场急救四大基本技术,以及家庭常见急症的应急处理等。

  还应准确把握好学校这一源头,将学校急救知识教育法制化。加强对大、中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把急救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课时计划,与急救培训部门一起共同根据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课程体系,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急救常识、简单伤口处理、校园急症救护、校园意外伤害救护、创伤救护、心肺复苏和灾害与突发事件逃生避险等。采取培训机构与学校联合教学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系统、连续的培训。

  一是建议政府将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以支持和保障应急救护培训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议充分发挥各专业协会、专业机构、急救专业单位的技术优势,向公众传播普及规范的急救、自救、互救知识。三是规定在人员密集的场站、宾馆、商厦等大型公共场所必须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并对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轮训。总之,政府要在各方面给予急救培训普及工作以大力支持。通过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养,逐步构建与政府应急体系联动的群众自救互救安全网络体系。

  在驾驶学校学习,以期获得驾照者,强制进行一定时间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学员掌握基本救护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达到自护、自救、互救而保护生命安全的目的。

  参照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借助现有的场所,建立“灾害感触体验基地”,把常见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如地震、洪水和车祸、火灾、触电等,通过布景、道具、声音、灯光、图片、视频、解说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灾难来临时的状态,增强防灾意识。基地的建设要集教、学、观、练于一体,让民众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体验和实践,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断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针对普通市民开设初级救护课程,包括:心肺复苏术及AED的使用、创伤的现场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常见意外伤害(气道异物梗阻、溺水、触电、中毒、蛇咬伤等)、常见事故灾害(如火灾、地震、泥石流等)的避险等,并有实际操作练习;针对消防、公安等行业开设中级救护课程:在初级救护课程的基础上加设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A现场救护的概念B现场的全面评估C现场伤情的判断D现场救护的步骤)和心肺复苏的基础知识等基本理论知识。总之,急救培训课程内容要采取逐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同时,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要求急救普及培训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学时、材、统一师资、具、统一颁证,实现规范化培训。(西安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 宋少燕)

【返回列表】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首页 | 关于9博体育 | 最新资讯 | 滑雪门票 | 滑雪常识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 | 联系9博体育 | 滑雪路线 | 精彩图片 |

地址:广东省9博体育(中国)·官方App Store 电话:400-123-9900 手机:+86-123-9900

Copyright © 2018-2024 9博体育(中国)·官方App Store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沪ICP备19024398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