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路线

Route

联系9博体育

Contact us

手机:+86-123-9900
电话:400-123-9900
QQ:12478178
邮箱:12478178
地址:广东省9博体育(中国)·官方App Store
滑雪常识

>>你的位置: 9博体育 > 滑雪常识

家庭急救小常识精选(九篇)

2024-04-29 11:54:16

  家庭急救小常识精选(九篇)根据家庭人员的健康状况准备。家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冠心病、癫痫等病人,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应常备不断。另外,家庭药箱严禁混入家庭成员过敏的药物。

  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药品。这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充分临床证实,一般说明书上都有明确说明,容易被发现和预防。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不良反应,不适于家庭备用。

  选择疗效稳定、用法简单的药物。尽量选择口服药、外用药。如果服用剂型,应避免大的片剂或胶囊。液体制剂对老年人和儿童而言,较易吞服。

  心脑血管急救药 包括硝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紧急情况下,可在舌下含服硝酸一片,目前硝酸有了新型喷雾剂,更加方便。速效救心丸则在舌下含4-6粒。

  外科药品 包括小剪刀、止血贴、无菌纱布、绷带,止血贴用于小创面伤口止血,伤口较大应用纱布、绷带包扎。此外,酒精、安尔碘、百多邦、烫伤膏、云南白药喷雾剂等用于处理外伤。但要注意,一旦伤口流血不止或出现感染,应及时就医。

  消化系统类药 包括易蒙停、思密达、藿香正气丸等,这些药品能治疗非感染性腹泻。一旦怀疑是感染性腹泻,建议就医。另外,如若有便秘的老人,家中的急救箱中还需备点通便药,如开塞露、果导、栓等,要知道便秘虽不是大毛病,但因此猝死的老年人却并不少。

  抗过敏药 在发生过敏、皮肤发红、吃海鲜后出皮疹、被毛毛虫碰到等情况时,可使用开瑞坦、扑尔敏等抗组胺药,但是扑尔敏有较强的嗜睡等副作用。

  血压计 血糖仪 当有头晕、胸闷等不舒服的症状时,最好能及时测量一下。此外,平时早晨起床后,最好也测一下血压,以便更早地发现异常。血糖仪是糖尿病病人的必备之物,三餐前后方便测量血糖。

  氧气袋 心脏病病人或肺功能不好的病人,建议备上一个。但要注意,氧气袋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一旦症状缓解后,必须要到医院就诊。

  体温计 当感到精神不济、没有食欲时,最好先量量体温,看是不是发烧“惹的祸”。而且,发烧是许多重大疾病的“排头兵”,切不可大意。

  合理贮存 药物常因光、热、水分、空气、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因此,家庭保存药物时,最好分别装入棕色瓶内,将盖拧紧,放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以防变质失效。内服药和外用药不要混在一起,要分开存放,以免误拿误用。

  每一个人都是从幼儿过来的。学前儿童无忧无虑,学得知识不易遗忘。社会应该引导幼儿的亲人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训练幼儿如何正确使用救援电话、如何报警,点点滴滴教给幼儿一些关于水、火、电、气、毒危害的急救常识。幼儿园的老师可利用小孩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爱看图画的特点,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授给幼儿一些常见事故危害的急救知识,对幼儿对急救知识有所认知,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应变措施和处理方法,日后一旦面临突发事故时,不至于一筹莫展。有一年春季,笔者在长沙亲戚家做客,同一楼层一产妇借婴儿睡后扣了门出去做事,不料,烘烤的尿布着了火,婴儿被烟呛得大哭,危急中,只见邻居一少先队员推不开门,十分果断地击破窗玻璃,跳窗而入,救出婴儿。其他人闻讯赶来扑灭了火。事后,笔者夸奖他真聪明,他说是上幼儿园时,老师讲的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启发了他。可见对幼儿进行急救知识的启蒙教育,对其以后应对突发事故的伤害有很好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执行情况怎么样?中国信息报2005年3月2日报道:近年来城乡小学入学率已接近100%。3月5日,十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完成义务教育。”屈指算来,从2005年秋季起,全国城乡100%的学龄儿童都能获得最起码的初级教育。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把各类事故伤害的急救知识列为义务教育的内容之一,编进学校的教材,登上教室的讲台,列入学生的作业。这样,每一个人都将得到比较系统、全面的急救知识的教育。这对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十分有益。前年,同一社区的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时,指导老师给他们传授煤气中毒急救知识,结果,还真用上了。年底的一天,爷爷洗澡,小明做作业,作业都做好了,未见爷爷洗好澡。房子里飘浮着煤气味,小明感觉不对劲,大声叫爷爷,不见回答,赶紧推开浴室门,发现爷爷昏迷在浴室里。他马上想到老师讲的煤气中毒的急救知识,急忙打开门窗,抱来被子给爷爷盖上,一边大哭向邻居求救,一边掐爷爷的人中进行救治。邻居闻声而至,救护车也迅速赶到,由于急救及时得法,老人脱险了。事后,老人逢人就说,是小明救了爷爷的命。

  各行各业岗位上都潜伏着常见事故灾害、突发事故灾害和职业危害,威胁着劳动者的人身安全。本文所指岗位培训,除正常的岗位职业道德、能力、技术、业务培训外,还应包含岗前急救知识培训和急救知识的继续教育二大部分。岗前急救知识培训,是针对每一个新参加工作、新调进或转岗员工,按“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进行本岗位上事故灾害和职业危害的急救知识的教育和考试,达到急救知识、技能的“应知”、“应会”,发给上岗证,不及格者不准上岗;急救知识的继续教育,主要针对每一位老员工所进行的经常性的急救知识教育:一是对防灾急救知识的常学不忘、温故知新;二是对岗位上存在的安全缺陷、隐患,特别是在产品、技术、工艺、设备、环境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可能产生新的危害的急救常识进行培训,演练员工应急、应变、救护生命的技能。切实做好岗前急救知识培训和急救知识的继续教育,确保每一个劳动者获得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者在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遏制工伤事故对从业人员生命的伤害。

  电视、广播、墙报、黑板报、宣传橱窗、报纸、互联网等宣传媒体是老百姓用于学习科学知识、文化技术,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工具。以电视为例:电视机是每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装备。人们休闲都离不开电视,看电视成了人们业余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根据权威部门统计9博体育,我国人均每天收看电视175分钟左右。如果利用其零头的3~5分钟时间,插播教授各类事故灾害的急救常识,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人既能看到文化的陶冶、娱乐的享受,又能得到急救常识的学习。又如宣传橱窗、黑板报、墙报之类宣传媒体,人人都可能接触到,由于这些媒体布局简单,明了、醒目,容易引起过往行人驻足观赏、学习。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灾害的急救常识,不经意间,这些急救知识就潜移默化,注入人们的心田,变成了人们的一种潜能,一旦遇到灾难,就会本能地释放出来应对危害。

  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一个特定群体,主要是指凭借自己力量难以维持一般生活,需要国家和社会扶助、支持的社会困难团体。目前,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残疾人,城乡贫困人口,失业下岗人员,天灾人祸中的受害者,农民工,老龄与高龄人口。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政府救急对象,特指这部分群体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单个家庭或其中遭遇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的某位成员。

  1、自然灾害如局部山体滑坡、洪水冲击、雷击失火等,造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某一家庭所占有的唯一的住房倒塌、毁坏,无力重建等事项。

  3、意外事故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的社会弱势群体某一家庭房屋及全部财产损失使其陷入极端困境等事项。

  2、慈善救助。慈善总会通过医疗救助,发放助医卡、临时救急等方式开展的对社会弱势群体某一家庭成员的重大疾病专项助医。

  1、救急资金变数大。因为社会赞助、慈善救助和公益救援的单位不一、出资随意、时间无序,导致救急资金数量上的不确定性,时间上的不连贯性。

  2、救急保障脆弱。救急资金数量的大小和到位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宣传报道面、轰动效应和持久性;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度和支付能力。

  3、救急性质社会化。救急性质属于个人行为、企业行为、社会行为,自发行为。这其中人民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没有机会得到体现。

  4、救急功效薄弱。以上三个原因从根本上导致了目前社会弱势群体某一家庭遭遇重大灾害救急机制的功效甚微,只能是解一时之需,无后续能力,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5、后续反映良莠不齐。救急方式上如果不能营造一种平和、自然的氛围,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自尊心较强或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受助者经济上暂时走出了弱势,心理上又长期进入了“弱势”,少数人甚至会终身留下阴影,长期受到精神压力。

  1、主观上,政府在反贫困战略中,着重“救贫”。以“救贫”为主,尽了最大努力不断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线而忽略了“救急”。同时,“救急”又是以社会弱势群体为整体单元,忽略了社会弱势群体某一家庭或单个成员遭受的重大灾害、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

  2、客观上,在现实国情下,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要靠激发所有具有劳动能力人群的经济活动,低保线只能针对特定的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群,而不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福利,让社会弱势群体某一家庭或单个成员遭受重大灾害、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时,及时得到政府的救急保障。

  1、政府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救急机制,是政府建设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

  2、政府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救急机制,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公民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是新形势下政府转变行为,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公信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3、政府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救急机制,是中央局2006年提出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体体现。

  4、政府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救急机制,为民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是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为政之德。

  5、政府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救急机制,是政府凝聚民心、激发信心,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的重大举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32条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至3%设置预算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据此,各级政府可以区县管辖范围为单元,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救急预备费”。保证遭受重大灾害家的庭能够得到及时、足额的救急资助。

  (1)调整部分税收项目的支付渠道和额度,将原有的一些税收项目如宴席税、个人所得税、高档商品消费税等,直接解缴一部分(如1%-5%的税额)进入救急基金。

  (2)开征新的社会弱势群体重大灾害救急基金税项目,如高档次的商品房(花园洋房、别墅)房产税附加费、福彩体彩基金税、股票交易税等,纳入救急基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发行费、公益金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发行社会福利,筹集更多的社会福利资金,是国务院为发展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制定的一项特殊政策,也是国务院赋予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据此,该项资金的部分收入可以纳入救急基金。

  建立政府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救急基金财政专项账户,纳入政府“预备费”范畴管理,并根据财政部条法司《预算法手册》的解释:“在当年预算执行中,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发生原来预算没有列入而又必须解决的临时性急需开支,发生事前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时,可以动用预备费”原则动支预备费,专款专用。

  1、制定社会弱势群体衡量标准。随年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平均收入水平,一年一次确定社会弱势群体衡量标准。

  2、确定社会弱势群体潜在救急对象的规模。根据社会弱势群体衡量标准,以区县行政区划为范围,每年调查一次,确定本区县社会弱势群体的具体数量(户数、人数),以确定政府救急机制潜在救急对象的规模。

  同时,据此规模,再对照政府救急基金资金储备量的大小,衡量政府救急基金的应急能量和应急持久性,以便政府随时保证救急基金资金的足额储备。

  3、分户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家庭财产及生活状况档案。通过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村(居)民委员会,一季度一次核实社会弱势群体各个家庭财产状况、日常生活水平,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元分户建档,以确保某家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救急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一步,当社会弱势群体某个家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可通过居(村)民委员会向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救急资金。

  第二步,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助理员根据分户建档情况,上门审查该家庭财产状况、日常生活水平,与医疗、救援机构一起评估救急资金使用额度,共同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救急资金使用额度审核表。

  1、区县“会”确定一个专门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部条法司《预算法手册》的解释,颁布《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政府救急基金监管办法》,据此监督政府预备费的收支预算、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政府救急基金的征管和财政专项账户的管理状况。

  2、区县审计部门根据区县“会”的《社会弱势群体重大灾害政府救急基金监管办法》,制定《社会弱势群体重大灾害政府救急基金财政专项账户审计实施意见》,通过一定的程序报区县“会”审核通过,据此监督“政府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救急基金财政专项账户”的专款专用状况,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救急基金的开支程序、开支数额的真实准确性。每年向一年一次的“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作出专门报告。

  3、媒体关注政府预备费的预算、社会弱势群体单个家庭重大灾害政府救急基金的使用效果和社会反响,随时组织系列报道积极宣传、广为告之,增进了解、增加信任、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

  急诊根据就诊病人的情况分为,分别为红色级别,级别和白色级别。红色为特别危急情况,为一般危急情况,白色为不危急情况,最后一种需要付费,而前两个级别都是免费的,包括救护车。迄今为止,小米和医院急诊打了两次交道。

  一岁四个月的时候,小米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磕到了床头柜上,右眉毛上方有个很深的口子。我们抱着小米赶紧往家附近的医院跑,医生诊断要缝针,于是小米哭喊着被缝了两针。之后医生根据米妈的复述打出一张接诊单,大致是孩子于什么时间因何情况由谁陪同就诊,并对伤口做了详细描述,最后定下来复诊以及拆线的时间。这次看急诊全部免费。

  小米两岁半的某天,晚上睡不塌实。米妈摸摸他的额头,也不热,身上倒是有点烫,也没在意。早晨给小米喂了一点从国内带回来的小儿氨咖黄敏颗粒就急急忙忙上班去了。

  中午回家,小米正在看电视,米爸给穿着长袖长裤的小米盖了一床被子,说要给他发汗。小米的精神明显不好,直打蔫,米妈赶紧到厨房张罗,准备给小米弄点汤汤水水。突然听到米爸惊慌地大喊:“MIKY!你怎么了!快来!”

  米妈连鞋也顾不上换,抱过小米跌跌撞撞就往门外跑。米爸紧跟在后面。开车就向最近的医院方向狂奔!米妈一直在拍打小米,呼唤小米,可是小米一点反应都没有!米爸疯狂地鸣喇叭,米姑父疯狂地挥着一叠白纸(在意大利,如果有急事,可以在车窗外面放一张白纸或者白手绢。前边的车会自动让行),一路狂飙,惊险地到了医院的急救通道。车刚停下,早已准备在外面的医生们七手八脚把孩子接进了抢救室!米爸和米妈满脸都是汗水,急得抱头痛哭。

  经过漫长的三四分钟等待,医生示意可以进入一名家长,米妈急忙往急救室里冲,可怜的小米正躺在手术台上咧着嘴大哭,但是对米妈的呼唤充耳不闻,仿佛不认识米妈似的。

  医生们把小米的衣服脱掉,给他用了退热栓,并在他腹部放了一袋冰块降温。米妈这才知道,这个病名叫做“高热惊厥”。

  根据医生分析,是因为小米高烧,但是没有及时便用退烧药,而且穿着太厚影响了散热,所以产生了这种情况,建议我们转到儿童医院进一步诊断。

  医院派了一辆救护车把我们转送到儿童医院。小米看见救护车那叫一个高兴啊,一扫之前的萎靡状态,话也多了,对乘坐救护车这件事感到莫大的自豪!

  在儿童医院的候诊室里等待了一个多钟头,终于有医生给小米做了详细检查。证明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炎症以及高烧,建议留院观察二十四小时。

  小米在他出生之后,第二次住进了医院。小米很无聊,闹着要回家,结果米爸米姑米表姐们为了安慰他,给他买了好几辆小汽车。

  在意大利,小宝宝出生的时候。医院已经建档了,医疗卡也会在两个星期之后寄到家里,并且指定了家庭医生。意大利除了有公立和私立医院外,还有家庭医生编制。每个家庭医生根据辖区负责数量不等的家庭,每户家庭都可以就近选择。

  家庭医生负责的主要是日常体检。如果病人有重大病患,或者有必要,家庭医生就会填写一张诊疗单,帮助患者联系医院就诊。持家庭医生所开的处方单到药店买药,价格会比较优惠。有部分药品,比如小儿使用的抗生素等,均为免费,但必须持处方才能购买。

  经过紧急抢救,她们很快苏醒过来。虽然这是一起偶然的中毒事件,但笔者在120急救病因统计表中发现,近年来煤气已成为引起市民中毒的头号杀手。怎么预防,如何急救,对于每个家庭已迫在眉睫。

  其实煤气引起人们中毒的原理并不复杂,中毒时的症状也较易辨别。日常家庭使用的煤气是有特殊气味的,这是煤气公司特加的,因为煤气中仅含有5~10%的一氧化碳(CO),而CO是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人们根本无法识别吸入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CO被吸入肺后,转瞬之间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联姻”,因为它与HB的亲和力几乎是氧气的300倍,至使HB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

  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万分之五的CO,会引起轻度的中毒症状,如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呕吐、嗜睡、意识模糊、恶心等;若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千分之一的CO,会引起中度的中毒症状,如呼吸脉搏加快、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患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若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千分之五以上的CO,会引起重度的中毒症状,患者呈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皮肤可出现大小水疱和红肿,可引起肺水肿、脑水肿、呼吸困难和不规则、心律失常、休克等病症,甚至多个脏器丧失功能导致死亡。

  因此,一旦发现煤气中毒病人,应即刻采取紧急而科学的救护,与死神展开竞赛。此时,急救可分四步进行:

  其次立即打开门窗或把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松衣扣、腰带,并使中毒者的头后仰,保持他的呼吸道畅通。若自己意识到煤气中毒并感全身乏力不能直立时,应就地匍匐爬行,及时离开或打开门窗;

  然后迅速向120呼救。凡中度以上的中毒者均应及时送往医院,因为自然情况下内的CO完全排除大约需要一天时间,不尽快做高压氧治疗可能留下后遗症。

  最后,在等待120急救人员的间隙,应该对中毒者作进一步检查和紧急处理,重点检查神志、脉搏、呼吸、面色、瞳孔等,如发现心跳呼吸停止,可实施人工呼吸,进行复苏抢救;如有呕吐物引起呼吸不畅,要即时清除;如发现有外伤要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相应处理。

  key 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behavior;risk factors 为探讨家属行为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我们对抢救的308例ami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方法对308例ami患者抢救及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由急救医生和经管医生认真填写自行编制的表格,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情况、急救现场情况、抢救过程、病情转归和预后情况等,以及对抢救有影响的正性和负性因素各11项。正性因素:送医院及时,了解相关急救知识、病史叙述准确、抢救现场安静有序、尊重和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抢救、家属意见一致、心理准备充分、能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不在病人面讨论病情,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负性因素:送医院不及时,医疗急救知识缺乏、病史叙述不清、抢救现场混乱、不信任医护人员、不配合抢救、家属意见不一致、家庭经济状况差、情绪激动、在患者身边讨论病情、不能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1.3 统计方法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1 抢救及治疗情况 308例患者均住院治疗,其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stemi)227例,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nstemi)81例。符合条件的行急诊静脉溶栓,冠脉造影和(或)冠脉成形术(ptca)、支架手术。所有入组患者均按照冠心病二级预防原则进行治疗。

  2.2 出院时情况 病情好转303例,其中心功能ⅰ级270例, 心功能ⅱ~ⅳ级33例,死亡5例。

  2.3 家属行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出院病例中,心功能ⅰ级的患者,有6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有212例(78.52%),有6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有32例(11.85%); 心功能ⅱ~ⅳ级或死亡病例中,有6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有4例(10.53%),有6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有23例(60.5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以心功能水平为应变量,在控制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合并疾病等因素后,将对ami抢救有影响的家属行为11个正性因素和11个负性因素,分别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1个正性因素和11个负性因素与ami的抢救均相关。依优势比(or)值大小正性因素前六位排列依次为:送医院及时、了解相关急救知识、尊重和信任医护人员、家属意见一致、能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积极协助抢救。负性因素前六位排列依次为:送医院不及时,不信任医护人员、不配合抢救、家属意见不一致、在患者身边讨论病情、家庭经济状况差。见表1、表2。

  am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医学模式向着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因素在冠心病的病因、病程、与预后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探讨与ami预后相关因素很有必要[1,2]。 表1 对于正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表2 对于负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ami的预后与其早期治疗密切相关。溶栓治疗的获益是时间依赖性的。戎其飞等研究病人从胸痛发作到急诊中心进行评估所延误的时间,各种病人的延误时间在2~6h,占总时间的60%~70%[2]。本研究送医院及时、送医院不及时均排在正、负性影响因素首位,充分说明了时间在ami救治中的重要性。 由于发病突然,伴剧烈的疼痛、惊恐甚至濒死感,患者常表现极度恐惧和焦虑,加上抢救环境紧张和必须绝对卧床,使患者担心疾病预后,如果家属了解相关急救知识、心理准备充分、就能协助医护人员的工作,及时安慰、鼓励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减轻恐惧和焦虑[3],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反之,则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陪伴家属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和社会支持来源,其情绪很容易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疾病康复[4]。只有充分尊重和信任医护人员,家属才能积极配合,协助抢救。所以,在对患者实施有效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家属讲解相关知识、治疗进展、预后情况,积极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信任,稳定家属情绪,引导家属面对现实,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5]这对ami救治可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家属行为与ami救治密切相关,要提高ami救治的成功率,除医护人员要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进行抢救外,还要增加家属行为的正性影响因素,减少家属行为的负性影响因素,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6]。我们认为应采用以下对策:(1)普及急救知识,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初步的冠心病急救知识,及时到医院救治;(2)在对患者实施有效救治的同时,积极与家属沟通,向家属讲解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为其快速做出正确决策及配合治疗奠定基础;(3)真诚与家属沟通,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家属选择治疗方案的机会,尊重家属知情权,以维系患者与家属和医护人员间的信赖关系,使抢救顺利进行;(4)避免在患者床边与家属讨论病情;(5)对情绪异常的家属及他人,要帮助脱离现场,保证抢救环境的安静,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6)鼓励家人与朋友多与患者沟通,鼓励他们,关心、陪伴、支持他们,以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7]。

  [1]李美婧,马文林,徐 颖,等.急性冠脉综合征焦虑抑郁与超敏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3(28):187-189.

  [2]戎其飞,苏思本.急性胸痛的危险分层和临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2):999-1003.

  [3]关建宏,宋玉文,王 红.49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早期良复护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1):77-78.

  [4]黄忠琴,林秋丽.急性轻度躯体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3):182.

  近二、三十年来,儿童意外死亡已快速上升为全球0~14岁儿童的第一死因。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00年全国就有8万余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意外死亡的原因:1岁以内婴儿窒息为首位,1~4岁最多死于溺水,5~14岁则以车祸为多。

  防止幼儿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关键是家长要有足够的安全知识,要防患于未然。下面我们来看看在孩子的周边存在哪些危险因素,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睡眠。大多发生在新生儿及3个月以下婴儿与同睡时,婴儿被棉被、家长身体(包括母亲的)堵住口鼻而导致窒息。

  孩子出生以后就该独睡小床,母亲不能在睡眠状态中喂奶;当孩子生病出现呕吐时家长要细心监护,以免呕吐物堵住孩子的呼吸道而引发悲剧。

  细小食品或玩具零件。幼儿常在进食时不小心将细小食物(如花生米、豆粒、果冻)等吸入气管而立即窒息致死。尤其是小规格的果:东,因其材质和造型的特殊性,极易在瞬间就让孩子窒息。同样,一些又圆又光滑的水果也有安全隐患,如桂圆、葡萄等。玩具的细小配件也很容易被孩子送到口鼻处,造成窒息或伤害。

  家长应该明白幼儿在进食时哭喊、说笑、奔跑等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如果幼儿有以上动作时,应该及时制止,并说明其危险性。家长要加强看护,绐孩子喂圆滑的食品前应加以切分。另外,购买玩具时应该仔细阅读安全标识及使用说明。

  塑料袋和细长绳索。不少家庭常用物品不留意时也可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杀手,如塑料空口袋,一旦被婴幼儿拿来套在头上玩,就有可能致命,因为孩子会把塑料袋越拉越紧,导致缺氧。同样,细长绳子一旦绕住小儿的脖子或者肢体,也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家长要随手收拾好塑料袋、细长的绳子等日常用品。一旦发现孩子玩耍,就要立即制止,并在事后说明其危险性。很多家长用细绳代替专门的安抚奶嘴链子、或者用绳子挂一些小东西在孩子的脖子上,这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尤其在孩子单独玩耍时,一旦绳子被旁边的物品钩住,就有可能发生意外。

  另外,城市家庭不要忽视卫生间里的危险。无论如何,不要让孩子单独留在卫生间里,尤其当浴缸里装满水的时候。

  误服。家庭中毒事件多因家长随意放置药物、毒鼠药、农药和家用化工用品而引起。这些随意放置的药品、很容易被小儿误认为是糖果、果汁而误服中毒。

  家庭中的药物、家用化学品(消毒药、化妆品、灭虫药、清洁剂等)都应盛放在原装瓶盒内,千万不能放置于饮料瓶内,以免孩子误服。此外,应置于幼儿够不到的高处。家长给孩子喂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仔细查看药物说明书。

  家庭有毒物质中毒。现代家庭中,装修的建筑材料、家具、家电等释放出的有毒物质(汞、苯、硫、铅、一氧化碳)等引起的中毒事件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曾有报道说,80%的白血病患儿家庭中曾在近期内进行过装修。另外,家庭中种植、摆放的花卉、树木也有可能含有一些毒素。

  家有幼儿的家庭装潢时要采用环保材料,搬进之前要采取多种通风措施。家长还要掌握一定的植物习性知识,避免有毒植物进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坠落成了孩子意外死亡的新杀手。这与家庭环境不安全,缺乏保护措施有关,如门窗无护栏,窗口放桌椅,地板过滑等。

  家长要熟知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特别要注意防范坠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如2~3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移动自己的身体,6~7个月的婴儿活动能力更强,会爬会走后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更大了,故不能让婴幼儿单独留在桌面、床上,家中窗门、床、楼梯都要装上护栏,窗前不放可以攀登的凳椅,地板要采取防滑措施。

  电插头,电开关,热水器,盛放热水、热粥、热汤的容器都应远离儿童。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孩子8、9个月以后,就能够明白的一些简单词句。此时,要强调火、电的危险性,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据资料统计约有87.25%的幼儿意外死亡是发生在家中或送医途中,77.34%的意外死亡未得到救治。意外伤害发生后立即抢救极其重要,故家长必须学会紧急抢救的一些知识和技术。

  2.救者一手握拳,用拇指顶在伤者上腹部剑突位,即肚脐的上方,另一手掌握住拳,向后、向上猛烈挤压,动作要快,然后放松,可快速挤压3次到5次。也可借助椅背、桌边挤压上腹部,然后放松。

  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应立即进行现场抢救。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浞沙、杂草及分泌物,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一定要把溺水者的舌头拉出,以免堵塞呼吸道)。2.让溺水者俯卧,将其腹部垫高,让溺水者的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施救者肩上来回走动或跳动,让水流出。3.把溺水者平放在平地上,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心脏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4:1。4.尽快送医院急救。

  家庭中发生的烧烫伤事件一般以开水烫伤、蒸气烫伤或火烧伤居多,只要烧伤面积在4%以下,烧烫伤后立即起了水泡并明显感觉到疼痛的,总之那些属于小面积、浅度的烧烫伤,应该立刻取来冷水或冰水,把伤处浸泡在冷水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然后用干净的敷料、绷带包扎好,送往医院。如果伤处的面积很小,程度很轻,经过冷水浸泡后涂些常用的烧伤药物再包扎上,过几天就会自行好转。

  如果是化学烧伤如强酸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3%~5%碳酸氢钠液冲洗创面;强碱烧伤应用大量清水或1%~2%醋酸;中洗创面;生石灰烧伤应先去净石灰粉粒后,再用大量洁水冲洗,千万不要将沾有大量石灰粉的伤部直接泡在水中,以免石灰遇水变热加重伤势。

  ②施救者利用竹竿、扁担、木棍、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皮制品挑开接触伤者的电源,使病人迅速脱离电源。

  1.若无的伤则用手指或汤匙,轻压患者舌根处,使他呕吐;或将两汤匙盐放入一大杯温水中,令他喝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催吐时要注意孩子的,以免孩子吸进吐出的东西,造成窒息。

  2.若呼吸停止时,应实施人工呼吸,一直做到抵达医院或医生到现场为止,因患者部分呼吸功能可能已受影响而不能自主呼吸。

  误服发生在4小时内,要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时间里,按照以下的原则和方法,对宝宝进行家庭急救,以减轻毒物带给宝宝的伤害:

  1.宝宝误服的是毒副作用较小且剂量小的药物或误服有毒植物,比如药物,儿童用药过量,以及毒蘑菇、生扁豆、蓖麻子等,你应该:

  3.如果明确误服的是碱性液体,如洗发水、肥皂水、小苏打溶液等,可以用食醋或者柠檬兑水给宝宝喝下进行中和;

  宝宝误服中毒后,时间就是生命,发现及抢救的早晚性命攸关。这就需要父母了解常见中毒后的症状和表现,一旦有不幸发生,也能尽早发现,争取最佳的救治时间。一般来说,中毒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都会出现系列的症状,具体表现为:

  3.还可能会表现出嘴唇及全身麻木,并有眩晕、全身无力、视物不清及烦躁不安等,严重时出现抽搐、嗜睡、意识不清或昏迷等全身中毒反应。

  可以说,预防误服中毒的发生,家长的安全意识最关键。你需要了解临床常见引起误食中毒的东西有哪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

  1.把家里所有药物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不要用其他容器盛放药物,不要用儿童药物包装盛放药物。

  6.杀虫剂或灭鼠药放到宝宝绝对接触不到的地方,有时小区及公园草坪里会有管理者投放鼠药,宝宝玩耍时一定要看护好,谨防随便捡起东西就往嘴里吃。

  误服发生在4小时以前,你不确定宝宝到底误报了什么,宝宝有意识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宝宝本身患有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误服了石油制品、农药、油漆等物质,只要宝宝符合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就不适宜在家进行家庭急救,要拨打120,等待专业救治。在等待期间,你可以这样做:

  1.带上误食的东西及其说明书(部分上面有中毒处理步骤及解毒方法或与厂家联系寻找解毒方法及药物),记录误食的时间以及剂量。

  2.用干净器皿或者保鲜袋留取宝宝的呕吐物及尿液,以便到医院后筛查毒物,有助于医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救治。

  1.1一般资料 2014年红河州13个县市妇幼卫生统计数据报表及死亡个案,抽取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数603例个案,组织长期从事儿科专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师进行个案分析。

  1.2.1年龄别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603例,死亡率10.71‰;婴儿死亡444例,死亡率7.89‰;新生儿死亡267例,死亡率4.74‰。

  1.2.2性别别死亡 5岁以下儿童男童死亡364例,占60.36%;女童死亡239例,占39.64%。婴儿男童死亡268例,占60.36%,女童死亡176例,占36.64%。新生儿男童死亡163例,新生儿男童死亡163例,占61.36%,女童104例,占38.95%。

  1.2.3死亡地点 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医院199例,占33%;途中死亡75例,占12.44%;家中328例,占54.39%。

  1.2.4出生地点 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地点,省级52例,占8.62%,县级335例,占55.65%,乡镇卫生院125例,占20.73%,村卫生室4占0.66%,家中75例,占12.44%,途中9例,占1.49%,不详3例,占0.5%。

  2.1家庭因素 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缺乏医疗保健常识,无法识别儿童的异常情况,不能预知疾病的严重后果,导致儿童病重来不及就医或未就医。

  2.2医疗保健机构因素 主要是医疗保健机构部门认识不足导致的死亡,突出表现在。一是对儿科常见病诊治不合理;二是治疗水平不高,用药不规范,医疗文书书写不符合规范等情况。

  2.3危急重症儿童抢救绿色通道不畅通,危急儿童抢救管理系统不健全,没有覆盖全州的儿童急救网络,给危急儿童的救治带来了困难,县、乡两级掌握不好转诊时间,患儿病情很重了,但不评估危重情况,导致患儿的死亡。

  3.1减少早期新生儿死亡,必须加强产前检查,改善产、儿科的服务条件,提倡住院分娩,提高早期新生儿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3.2加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科建设,强化基层医院儿科急救知识及对常见病死因疾病培训、复训,规范儿科用药,在培训中强调动手能力训练,并能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基层医院对各种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

  3.3加大医疗保障系统建设,加强新生儿疾病医疗补助救助政策实施,进一步将新生儿出生随母享受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尽量减轻患病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成立儿童贫困及危急重症救助政策,减少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而死亡儿童的发生。

  3.4各县市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科学育儿、合理喂养,防病诊病知识的普及,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咨询和健康指导,提高家长对儿童的保健意识,以及对意外事故及伤害防范意识,指导正确识别儿童危急重症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指导家长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救治,从而减少儿童不必要死亡。

  3.5加强城市社区卫生网络建设,建立全州儿童急救网络,各县有儿童危急重症抢救小组及抢救中心,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配备救护车及抢救设备,完善转诊机制。

  3.6按照重点地区重点干预,重点疾病重点防治的原则,加强本辖区内的儿童系统管理,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高危儿,建立专案管理。

  3.7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基层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做好孕期高危筛查管理,积极预防和减少危重新生儿出生。

【返回列表】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首页 | 关于9博体育 | 最新资讯 | 滑雪门票 | 滑雪常识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 | 联系9博体育 | 滑雪路线 | 精彩图片 |

地址:广东省9博体育(中国)·官方App Store 电话:400-123-9900 手机:+86-123-9900

Copyright © 2018-2024 9博体育(中国)·官方App Store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沪ICP备19024398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